專題文章:選填志願,親子溝通化解焦慮衝突
2002
次閱讀
孩子在選填志願時,是否參考家長的期待,關乎你們平時的溝通型態和親子關係。平時孩子遇到問題時,主動找你討論的比例高嗎?是什麼影響你們之間討論問題的次數和品質呢?對於青春期的孩子,如果你們也總是以權威、說教、「大學學費誰在付?所以老爹老娘說了算﹗」…這些態度和方式來面對孩子選填志願這件事情,想當然爾,孩子的叛逆也因此助長起來。
孩子在選填志願時,是否參考你的期待,關乎你們平時的溝通型態和親子關係
去高中演講時,輔導室主任說家長對於子女未來面臨混亂的選填志願方式非常焦慮,問我會不會焦慮,我說不會,因為還很久才會碰到。主任說她也常這樣跟家長說,碰到再好好研究就好了。我問「那家長有比較放鬆嗎?」主任說「不會,還是很焦慮。」
我想對家長說,孩子在選填志願時,是否參考你的期待,關乎你們平時的溝通型態和親子關係,想想看,平時孩子遇到問題時,主動找你討論的比例高嗎?是什麼影響你們之間討論問題的次數和品質呢?對於青春期的孩子,如果你們也總是以權威、說教、我說了算、「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多」、「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多」、「大學學費誰在付?所以老爹老娘說了算﹗」…這些態度和方式來面對孩子選填志願這件事情,想當然爾,孩子的叛逆也因此助長起來。
選填志願讓孩子培養生涯規劃與決策能力
別忘了,選填志願的意義之一,可讓孩子培養生涯規劃與決策的能力,對人生培養問題解決和自我負責的態度,家長的角色在於陪伴孩子探索生涯方向,從旁給予支持和協助,一同找出適合的生涯道路。
親子之間建立起一個暢通與充分交流的溝通管道
現今的網路資源豐富,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蒐集相關資訊,瞭解各校系特色,和學長姊聊聊在大學的求學心得;這樣的過程,孩子的想法要能夠充分表達,家長可以提供自己的建議,親子之間充份交流,讓孩子感受家長在背後的支持與協助,而非越俎代庖。在討論選填志願這一件事情,家長有沒有注意到,是自己說的話多,還是孩子說的話比較多?所以重點在於,父母好好了解孩子選擇的理由,孩子也聽聽父母的分析建議,經過充分的討論與溝通,一定能做出適當的決定與選擇。
多利用輔導室資源
學生可以多多利用學校輔導室的資源,如果發現自己對未來的志向很模糊、對學校科系不夠瞭解,聽到太多建議而感到迷惘困惑,可以跟輔導教師進行生涯諮詢,學生可以接受人格、性向、興趣…等等心理測驗,來進行生涯探索,家長透過學校親職教育研習等等校方規劃的活動,來熟悉學生生涯決定的過程,透過導師或專任輔導教師這樣的窗口,建立起討論平台,親師之間共同討論。
父母的擔心其來有自,父母與孩子成長於不同的時代與環境背景,對於生涯的考量有其理解與經驗的差異,當彼此想法不一致時,孩子也讓父母了解孩子自己過去的相關資料,例如生涯探索活動紀錄、心理測驗結果…等等,以及自己是否做了什麼準備和計畫,讓父母了解自己,也讓父母有參與感。
生涯發展是人生歷程的一部分,要保持探索的熱情與好奇
心理師本身的過去經驗是國中升高中時,聽從父母的期待,選擇技職教育,就讀長庚護專,經過五年的興趣、性向、生涯的探索,發覺自己對於人的心理感興趣,後來參加插大轉學考,而就讀臨床心理學系。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做些什麼樣的事、從事什麼樣的職業,可能需要經過一段不短的歷程,甚至進入職場之後,會發掘更多學校沒教的事情,還需要在職進修、多方摸索。生涯發展是一個發現自我的歷程,也是人生的一部分,希望年輕學子能保持對環境、對世界的熱情和好奇,從發揮所長來建立對自己的信任,和對他人的責任感,父母能給的,我想是瞭解、欣賞與支持,以及適時適量的協助與建議,這就是對孩子來說最好的禮物。
本文作者
張銘倫 臨床心理師,喜歡觀察大千世界當中人與人之間的互動。現於聊聊心理治療所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