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清明掃墓,慎終追遠,電影《可可夜總會》教你記得你愛的人
1735
次閱讀
人的形體會消逝,卻因為有記憶,非物理性存在的形象、印象得以留存人心,記憶讓我們和所愛的人保有連線,並且一次一次地確認愛的軌跡。傳統、文化與習俗,是我們與這個世界互動的重要方式,清明時節,雨未必紛紛,但提醒我們緬懷逝者的事蹟、我們與其互動的內容,也讓我們再次確認自己的根本源頭,再次確認愛。
慎終追遠,昔日指慎重地辦理父母喪事,虔誠地祭祀遠代祖先。近代也有謹慎行事,追念前賢的意思。
在《可可夜總會》這部電影裡面,可可老得差點忘記因故而與親人流離的父親,隨著貫穿電影的主題曲不時吟唱:
勿忘我,儘管我即將離去;勿忘我,請不要因此哭泣,儘管我們相隔遙遠,你永遠在我心底,在每個分開的夜晚為你獻唱這首秘密之歌...
人的形體會消逝,卻因為有記憶,非物理性存在的形象、印象得以留存人心,記憶讓我們和所愛的人保有連線,並且一次一次地確認愛的軌跡。
心有罣礙,代表我們心裡在乎
坊間有許多託夢的奇人軼事,不管是否接近清明,逝去的先人進入後人的夢裡交代事情,若夢者剛好當時也碰到身心不順遂,難免有諸多連結和聯想。
不論信與不信,相信與迷信的邊界,可以用是否造成自己或別人的困擾去衡量。
託夢的內容有可能反映我們對先人的思念,或對逝者同理的投射,因為受到託夢而心有罣礙,也代表我們在乎先人在另一個世界是否也能好好過生活,藉由付出和照顧來彌補內心的虧欠,圖個心安理得,生死兩安,不啻是個適應性的作法。
文化的兩大組成:人和時間軸
沒什麼比心理諮商更能催化出一個人的歷史脈絡和演進關係。傳統、文化與習俗,是我們與這個世界互動的重要方式,清明時節,雨未必紛紛,但提醒我們緬懷逝者的事蹟、我們與其互動的內容,也讓我們再次確認自己的根本源頭,再次確認愛。
本文作者
張銘倫,臨床心理師,聊聊心理治療所院長,於台北市松山區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