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孩子有隱形好朋友,該擔心嗎? 關於假想友伴imaginary companion,家長應該知道的事...

作者:info於 2018年02月27日 10:00:00
6035
次閱讀

國外調查,有60%以上3~8歲的小朋友,有假想友伴(imaginary companion),假想友伴是一個如真實般鮮明的想像角色,國內的翻譯還有幻想朋友、想像朋友、看不見的好朋友...等。早期研究對於假想友伴這個現象比較傾向於不好的看法,但愈來愈多研究抱持正面態度,有假想友伴的小朋友有哪些優勢?請詳見內文。



有假想友伴的孩童,有較高的社會認知發展



國外調查,有60%以上3~8歲的小朋友,有假想友伴(imaginary companion),假想友伴是一個如真實般鮮明的想像角色,國內的翻譯還有幻想朋友想像朋友看不見的好朋友...等。早期研究對於假想友伴這個現象比較傾向不好的看法,但愈來愈多研究抱持正面態度,有假想友伴的小朋友:

 

比較會玩想像遊戲。

較高的創造力。

較佳的社會認知發展。

有假想友伴的四歲小朋友比較容易通過「心智理論作業」(theory-of-mind tasks)。

4-6歲有假想友伴的小朋友,涉及觀點取替能力的溝通表現較佳。

較高的IQ,但未累積夠多的研究支持。


 

不只小小孩,有研究者分析12-17歲,有假想友伴的青少年的日記發現,這類青少年較:

有較大量的白日夢。

較有社會資源而容易發揮因應技巧。

有較佳的自尊。

對自己和朋友的滿意度較高。

較容易自我揭露。

較佳的觀點取替。

較高的創造力。




童年曾出現想像友伴的成人,較具有創造力



在成人的回溯研究則發現:

童年有假想友伴的成年女性,較可以信賴和依賴別人,較高的內在覺察。

童年有假想友伴的成年人,比較會尋求或選擇創造性藝術家的生涯。

富有創造性的作家回憶其童年,多半有假想友伴。

童年有假想友伴的大學生,有較高的創造力、情緒感受力和成就動機。

 

假想友伴有兩種,一種是無形的,沒有寄託在具象物體上的虛擬想像,例如:人、動物、怪獸、神祕生物、鬼怪。另一種則是有具體實物的虛擬角色,並將之賦予個性,像是擬人化的動物或玩偶。

當你有假想友伴,你正在創造一個擬人化、沒有物理實體的「他者」,憑空創造一個他者去表現一個客體,並且編撰、安排它的個性,也代表這個「他者」是個人的表現與延伸。

 

通常大人會發現孩子在對著空氣說話,或是孩子直接向大人報告有這麼一個隱形好朋友的存在;有的隱形好朋友有著很通俗的名字和事蹟,那麼家長可能會經過好一陣子的時間,才會發現這是孩子假想出來的玩伴。

 

發展心理學家Tracy Gleason認為,面對小朋友的想像玩伴,家長不用太擔心,家長可以就自己的感受和家庭中的文化與常規來回應小朋友,若小朋友出現將問題推拖給想像玩伴的情形,就需要讓小朋友瞭解還是得自己承擔責任和後果。

 

通常小朋友能夠清楚知道想像中的朋友實際上並不存在,但如果孩子無法分辨真實性的話,並且又有其他行為問題出現,就會擔心這可能是心理病理上的訊號,可再帶往醫院、身心科診所或心理治療所評估。





資料來源:

1.Kidd E, Rogers P, Rogers C. (2010) The personality correlates of adults who had imaginary companions in childhood.Psychol Rep. 2010 Aug;107(1):163-72.

2.What Should I Do If My Child Has an Imaginary Friend? https://www.sciencefriday.com/articles/child-imaginary-friend/



本文作者:

張銘倫臨床心理師,2018年四月開始擔任身心醫療權威聊聊心理治療所院長,致力於身心靈內容大眾傳播。



親愛的家長,您負責愛孩子,我們負責教孩子,109年下半年兒童遊戲治療團體

阿德勒正向教養親職團體,即將開課!


孩子有隱形好朋友,該擔心嗎? 關於假想友伴imaginary companion,家長應該知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