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心理助人做功德?人我之間,心理成長,專業品牌

作者:info於 2017年12月13日 13:05:00
1354
次閱讀

不論是健保給付秤斤論兩可能連水電費都不夠付,或是動不動叫你「做功德」,都不利於心理助人工作產業的拓展,一個產業要拓展,必須要有商業價值和商業模式,偏偏行政功德院底下的衛服部也期待我們心理師不能自私自利為營生,要犧牲奉獻做功德,那最終只是最有權勢者壓榨低位階者的鬥爭遊戲,犧牲奉獻演變成委屈、不滿、敵對,怨恨、互相瞧不起、討價還價、吃虧後再佔回便宜,最終換來互相剝屑的循環,彷彿羊毛不出在羊身上那般的集體催眠心理助人工作不能只靠「做功德」,賴以為生的是對專業的堅持,贏得客戶的信賴與敬重,換一份有尊嚴的薪資所得。





多年前,在一間身心科診所和一位精神科醫師談合作時,對方問我

「妳看起來幸福快樂、正面又樂觀的樣子,是不是人生很少經歷波折?」暗指我歷練不夠。

雖然我們都知道,不是每一個小兒科醫生都生過小孩,我也不一定要犯罪或離婚,才能和相對人或當事人晤談或執行評估,但是「以貌取人」或「XX看人低」,總是充斥在這個社會之中,連心理師也不能倖免。

更有一次,和另一間身心科診所的精神科醫師洽談合作,他直言,禮拜天能犧牲休閒時間和家庭生活、在他那兒值班執行「公益衛教講座」,再來找他。

當今行政院長也是醫生,大概醫生都有習慣勸人為善「做功德」。

也聽聞前輩在群組內抱怨,衛生局兜售外包計畫案,希望治療所等承攬單位,要「低價又親民」。

政府把政策和政績化作各式各樣的計畫案KPI,要承攬單位一肩扛下,BOT之後政府節省了成本,還想吃豆腐,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要兵沒兵、要糧沒糧,替政府扛業績,簡直賠了夫人又折兵。

現今精神醫療生態的資源大部份仍把持在身兼行政管理和績效承擔的精神科醫生手上,醫生佔盡所有便宜和權利,瞧不起其他專業,瞧不起的關鍵在於,他們認為他們為醫院賺進最多的錢,有賺錢的是老大,其他低端人士可望分得小鞋穿,剝削你是看得起你還有利用價值,姦逼你還得表示感激,感謝大德們每個月施捨幾萬塊錢來讓我養家活口。

在醫院,90%的醫療獎勵金讓醫生分贓完畢之後,剩下10%的骨頭,才由院方施捨(近乎捐獻)其他醫療人員啃食。

臨床心理師在醫院會談一小時,健保局會給醫院$344元(一點值接近一元);帶個團體,一位參與成員,健保局給醫院$129元,一個月下來根本賺不夠薪水,心理師在醫院裡面被當營運績效的賠錢貨,若非應付設置標準和評鑑,哪會有心理師的容身之處?心理師在醫院裡抬不起頭,走在路上,民眾也不認識我,到底臨床心理師的價值在哪裡呢?

羊毛不出在羊身上的集體潛意識催眠



不論是健保給付秤斤論兩的,執行健保給付心理業務可能連場地費、水電費都不夠付,或是動不動叫你「做功德」,我想,都不利於心理助人工作產業的拓展,一個產業要拓展,必須要有商業價值和商業模式,偏偏行政功德院底下的衛服部也期待我們心理師不能自私自利為謀生(開會時說,不願聽到一個專業團體把生存掛在嘴邊),要犧牲奉獻做功德,那最終只是最有權勢者壓榨低位階者的權力鬥爭遊戲,犧牲奉獻演變成委屈、不滿、敵對,互相瞧不起、怨恨、討價還價、吃虧後再佔回便宜,最終換來互相剝屑的循環,彷彿羊毛不出在羊身上那般的集體潛意識催眠。

心理助人工作不能只靠「做功德」,賴以為生的是對專業的堅持,贏得客戶的信賴與敬重,換一份有尊嚴的薪資所得。

所以,我除了想證明自己的價值,也想帶動助人工作產業的發展,更想把好的、專業的心理服務帶給大眾,因此,人我之間 在去年成立了,誓言要讓社會大眾離苦得樂,所以我們寫心理成長的文章、開發和辦理心理成長的團體工作坊,未來,也將成立心理治療所,讓許多優質的專業助人工作者,與民眾一對一心理諮商與治療,為民眾服務。


脫離苦海,幸福快樂;若暫時做不到,起碼也順應環境,尚可維持生活平衡。

希望我們都能是這樣過日子的。



本文作者

張銘倫,臨床心理師,2016年創辦「BU人我之間」成為夢想的基地,目前心理治療所籌備中。




最新團體工作坊:

好主意! 戰鬥陀螺與桌遊冬令營阿德勒正向教養法,歡迎您~




心理助人做功德?人我之間,心理成長,專業品牌